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首页> 它山之石
乡镇成人学校教育是最典型的社区教育

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3-11-25 作者:俞伟、陈娟

收藏

乡镇成人学校教育是最典型的社区教育

── 上海市镇乡成校持续发展原因剖析

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郊区专业委员会 俞伟  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成人学校 陈娟


  在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上海市教育行政部门把镇乡成人学校作为社区教育的主阵地,在原来成人学校的基础上加掛社区学校牌子——两块牌子、一套班子,镇乡成人学校拓展功能,承担了大量社区教育工作,社区教育在上海市郊得到了健康发展。

  2008年起,市教委推出“上海市镇乡成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通过四年的创建评估工作,“上海市成校标准化建设”与“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在全国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上海市的品牌项目。“成校加挂社区学校牌子”后的发展轨迹印证了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庄俭处长的观点:“乡镇成人学校教育是最典型的社区教育”(见《中国社区教育30年名家访谈》一书,汪国新主编、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

  回顾全国镇乡成人学校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起步阶段、九十年代的高峰阶段和进入2 1 世纪的低谷阶段。对此,教育部有关部门领导坦言:“进入21世纪,对农村成人教育工作仅仅通过号令、动员、通报、宣传等手段,缺乏必要的政策措施和条件作保障,尤其对成人学校生存、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如建制、编制、经费、办学方向……缺乏指导和政策支持,出现了10年政策真空期,使全国成人学校的发展跌入低谷,全国原有4.2万所成人学校,锐减到目前的2万所。上海受其影响小些、少些。”上海由于规划调整、事业单位缩编,成人学校资源也有少量流失。但从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开始,上海成人学校的发展情况出现了转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更使成人学校发展有了新的抓手,回暖态势显现。上海市教委适时推出“上海市镇乡成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推动沪郊成校进入新一轮均衡发展阶段。

  纵观上海成人教育的这段发展历程,可以归纳为:政府主导、创新推进、转型发展。具体剖析如下:

一、做好“顶层设计”,体现权威的推进工作体制

  上世纪八十年代,镇乡成人学校成立之初,上海市就把成人教育委员会、市农委、市教育局等各方力量整合在一起,出台政策、提供保障、落实经费,成校独立建制为成人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进入新世纪,上海市率先开展学习型社会建设,又把市文明办、市教委等力量整合在一起,成立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委员会,确立了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社区教育推进格局,同时各区县建立了以社区学院为龙头、社区学校(成人学校)为骨干、村居学习点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科学的“顶层设计”,使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相辅相成,成人学校和社区学校合二为一,其骨干作用得到了强化。

二、适时行政干预,确保成校发展均衡化

  在政府出台政策、条件保障的同时,上海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镇乡成人学校的发展建立了有效的政府干预机制。

  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区县成人教育开展专项督导;教育行政部门对镇乡成人学校进行了视导;后又推行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评估。2006年,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发《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每个乡镇都要建设一所符合标准的成人学校”,成为上海成校发展的“尚方宝剑”。随即,上海市教委及时总结嘉定区标准化成校建设的经验,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镇(乡)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在市郊九区县进行为期四年的镇乡成人学校标准化创建和评估工程。时至2011年底,上海市郊镇、乡、街道125所成人学校中77所成校达标,成为上海市标准化成校,达标率为62%。

  在这些行政干预、指导措施下,各级政府加强了对成校的投入,已撤销成校的个别区全部恢复了建制,原来没有独立建编的镇成校正逐步创造条件建编。市郊各区县镇乡成校进入新一轮的均衡发展阶段,77所达标的标准化成校,平均校舍建筑面积已超过2900m2,平均每校专职教师11人(全部超过当地户籍人口的万分之1.5),平均每校年投入经费超过200万人民币,年平均有3万多人次在成校及村、居学习点接受各类教育,“全员、全面、全程”的社区教育特性也得以充分显现。

三、市民学习需求蜕变,成校迈步多功能服务格局

  上海镇乡成校经历孕育、启动和发展各阶段,始终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当上海市郊沿着“围绕城乡一体化,加快农村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市民化”的战略轨道前行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态势带来了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变化——郊区农民成为市民,对自身文化素养、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更高层次的提高愿望,他们需要学习、充电,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从市区动迁到市郊的老市民、工作入户的新上海人,也渴望在家门口能有满足各自学习需求的场所。那么综合性、多功能的镇乡成校是他们最佳选择。不同人群学习需求的旺盛、蜕变推动着成人学校的发展。

  目前的上海市镇乡成人学校,基本具备开展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技能培训多种功能,即“几块牌子、一套班子”,是成人学校、社区学校,也是党校、老年学校,有的还是技能培训学校。独立建制的成人学校、稳定的师资队伍、政府经费的保障,使得成人学校成为政府为市民提供公益性教育服务的一个窗口,而学校不断提高的服务水平,也进一步满足了市民多元的学习需求。

四、制度建设完善,成人学校可持续发展得到保障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在国家层面的教育立法远远不够,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的立法更少,仅在福建省、上海市有地方法规,台湾有终身学习法。

  上海市教委根据1995年8月国家教委印发的《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规程》,结合上海实际,于1997年开始在全市开展“上海市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评估,就学校的建制、培养目标、领导机构、办学条件、教师要求、办学经费、办学规模、燎原计划项目、特色等均作了具体规定,形成制度要求。时至今日,当时评出的21所上海市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仍然是上海的品牌成校。

  进入转型发展期,为拓展功能发展社区教育,在“成校标准化建设”中涵盖组织领导、师资队伍、校舍场地、经费保障、学校管理、成果效益等六大一级指标,从办学方向到成果效益、办学特色共48个三级指标。整个“标准”考量一所成校,必须要求“证照齐全”:有“身份证”——即必须是独立建编具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这是成人学校生存的必要条件(未独立建编的学校评估中“一票否决”);有“房产证”——校舍独立、建筑面积大于1500平方米;有“户口簿”——专职教师数占当地户籍人口的万分之1.5以上;还要有独立的银行账号、办学许可证等。当前,在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上海成校建设的“证照齐全”既是个标准,也是一种制度。上海几乎每五年就出台有关成校建设规划、项目,明确成校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要求,确保了镇乡成校的可持续发展。

五、社团力量介入,成人教育发展锦上添花

  开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需要各种资源形成合力,尤其是利用社会力量、发挥好社团作用。若干年来,上海的成人学校发展社团等社会力量功不可没。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郊区专业委员会曾经通过招投标领衔上海市重点项目、教育部课题“上海市镇乡成人学校建设标准研究”。经过几年的研究,他们的成果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推动了乡镇成校的建设;郊区专业委员会的日常活动也成了推进成校建设的有效载体,利用评估论坛、研讨会、校长沙龙定期开展活动、培育品牌项目,搭建学习、交流、呼吁的平台,提升了成校管理者的能力,提高了成校为百姓、为政府服务的能力,也使决策部门直接得到意见反馈。

  上海市教育部门应对社会转型发展,关注服务民生工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出台成校发展政策与措施,推动成校建设。多年来上海镇乡成人学校培育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人才,全面提高了郊区不同人群的素质。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又促进了郊区经济发展、社区文明、社会和谐。

  毋庸置疑,上海独特的经济、文化、地域等背景成为上海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发展的优势。虽然遭遇过发展瓶颈,但镇乡成人学校对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功能是不能忽视的。现阶段,成人学校也面临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在深入开展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把镇乡成人学校建设成能满足不同人群学习需求,成为多功能、多层次、综合性的社区学习中心,应成为我们的追求目标。

  本文试图通过对镇乡成校发展历程的回顾,探索其发展的原因,希望引起大家共鸣,期望更多的有识志士一起来关心镇乡成人学校的建设发展。



 

 

上一篇:他是陆家嘴社区教育的灌溉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