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首页> 它山之石
立足街镇 服务民生 铸造队伍 提升内涵

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4-06-19 作者: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

收藏

 ── 上海市徐汇区社区教育优质发展的实践与展望

  自2008年初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后,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徐汇区继续以“一流教育、领先发展”的目标引领社区教育发展,确定了“提升内涵、深化品牌、凸显特色”的发展方针,构建了以现代化为目标、以信息化为抓手、以“徐汇终身学习网”为平台、以“徐汇市民终身学习卡系统”为标志的崭新格局,充分发挥了社区教育在促进社区和谐稳定、提升居民整体素质、完善学习型城区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坚持以街镇为主体,拓展社区教育品牌内涵

  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内涵的深化和模式的创新。通过培育街镇社区教育品牌,可以显著提升社区教育的本土化特色,强化社会认知度和群众的参与度,为社区教育的强劲发展提供动力。

  1.顶层设计“一街一品”

  品牌是保持未来社区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是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的有力支撑。我们积极引导各街镇将社区教育与辖区内的经济、文化发展对接,围绕街道的地域特点和发展思路培育品牌特色,围绕这个中心串在一起,整体推进,引领发展。如天平街道以大力培育学习型团队建设、满足居民精神需求、打造人文天平为主题,探索学习型团队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团队骨干的培育机制,提高团队的管理能力和引领能力,辐射、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学习,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今年湖南街道以成功申报武康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为契机,开展“武康路人文历史体验之旅”三年系列教育活动,聘请建筑、历史、教育、文物保护等方面专家担任终身学习推进员,从教材资源到电视片制作,从老洋房的征文摄影到居民、员工和学生的探究性研究,在探究体验中学习海派文化,在乡土历史中寻找更多的精神内核。

  2.资源整合 共建共享

  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发展优质社区教育的基础,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优化社区内的教育资源,是促进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保障。近年来,徐汇各街镇分别与区域单位、高等院校、大院大所等签定共建项目,实施信息联通、工作联动、项目联手、活动联办的工作机制,为社区教育品牌的深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徐家汇街道与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育基地建立长期的合作协议,以国际化社区建设中提升公民素养的公民教育为主题,着眼于提升居民公民素养,积极拓宽居民的国际视野,使居民具有开放的胸怀和国际交流意识。

  3.数字学习 拓展平台

  网上学习资源庞大,方便快捷,在助推社区教育品牌打造方面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了让居民切身感受到信息化给生活带来的便捷,我们在区域层面建立了从“市民终身学习卡”到“市民公共服务一卡通”的社区教育信息化项目,并每年都将其列为区政府实事和民生项目。在此基础上,各街镇积极建设自身的数字化学习活动。漕河泾街道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以数字化学习推进为抓手,开展了从网上的静态学习圈到线下的动态学习圈建设,使社区教育成为服务街道民生工作,服务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坚持以服务民生为主题,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步伐

  进入社区转型期,社区正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徐汇区由此提出社区教育的核心工程——服务民生、建设和谐社区。

  1.以社区教育提升居民素养

  社区教育作为一项面向群众举办、吸纳群众参与、赢得群众支持的社会性活动,对于提升群众的精神文化和生活品质、消除各类不和谐因素有着重要的价值。通过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有利于增进家庭和睦、邻里和顺、区域和谐、减少封建迷信等有害活动,使各类健康向上、乐观积极的群众性活动成为社区文化的主流。枫林街道以辖区内众多的医院资源,满足老城区居民生存需求的健康教育为主题,挖掘社区内丰富的医疗卫生资源,围绕“健康枫林”统筹开展社区教育。

  2.以社区教育传承文化精粹

  通过开展“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社区教育,不仅提高了广大社区居民的素质,弘扬了现代文明生活方式,而且还推进了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传承。华泾镇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成立“华泾镇黄道婆编结合作社”,通过学习培训,把黄道婆身上所蕴含的“邻里之间,能者为师;一技之长,安身立命;辛勤劳动,造福社会”精神化为华泾绿色家园的核心要素,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凝聚力。

  3.以社区教育建设和谐家园

  社区教育是一项增进基层稳定的社会工程。通过发展社区教育,努力拓展居民学习渠道,使教育惠及到更广大的民众,不仅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公平,而且更为和谐家园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长桥街道以“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外来文化与海派文化融合的教育为主题,通过学习型社区的建设,以文化融合为方向,充分体现浓浓的“长桥情”。

  4.以社区教育弘扬社区精神

  社区精神是以人的参与和自治为基本内核的、开放的崇高精神,它强调社区居民建立起以社区为家的自觉意识。田林街道最早提出了“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培育中国特色社区精神”的理念,在社区居民的学习、大讨论下逐步形成了32字的田林社区精神。凌云街道以生态家园——邻里互助、关爱弱势、民主自治、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以建设“凌云生态家”项目为抓手,引导社区居民实现生态文明价值观,推动生态文明社区的创建。

三、坚持以队伍建设为主线,促进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

  社区教育队伍对于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立足街镇、服务社区,在宣传科学理念、策划社区活动、组织终身学习、建设和谐家园等方面做出不懈努力,成为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1.优化社区教师队伍结构

  “十一五”期间,徐汇社区教师队伍经历了一个“兼职为主——专兼职共事——以专职为主”的过程,专职教师整体人数从10多人扩展到67人。近年来,这支队伍结构日趋合理,整体素养不断提升。目前,我们的队伍中有党员32人,校级干部17人,高级职称16人。多数教师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积累了教育教学经验,提升了师德修养,成为社区教育的骨干力量。2007年,20名专职教师取得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四级)资格证书。

  2.促进专职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区教育局十分重视专职管理队伍的梯队发展,注重在使用中培养,在岗位中锤炼,努力形成一批既有教育从业背景又有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复合型社区教育工作者,打造社区教育骨干人才队伍。我们将以“建设一支思想过硬、素质优良、掌握现代社会学、教育学和社会工作、群众工作理论和技能、专业化的社区教育专职队伍”为目标,形成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管理和培养的四项长效机制。即:建立流动机制,优化队伍的整体结构;建立培训机制,提升队伍的专业素养;形成互助机制,提高队伍的工作能级;实践考评机制,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

  3.促进志愿者队伍的多元化、规范化发展

  社区教育是由政府提倡并与街镇组织共同推动的群众性教育活动。因此,人人参与已经成为社区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区充分借助上海18所高校里社会学、教育人类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力量,组建区专家咨询团,邀请他们为我区社区教育的发展献计献策。区教育局倡导各中小幼的教师担任社区志愿者,以社区街镇的需求为导向,围绕青少年校外教育、社会服务、美化环境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区科协、文化、体育、卫生等领域的专业文化工作者积极成立工作室,传播科学知识、传承技艺、培育团队,成为街镇社区教育的特色项目、学习型团队中的领军人物。社区里的民间人才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服务社区为乐,以个人的才艺和魅力吸引更多百姓积极参加各类学习活动。我们还建立区和街镇两级志愿者网上人才信息库,规范了社区志愿者的业务培训制度,完善了管理制度、表彰制度以及激励机制,推动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