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浏阳小河乡社区学校 发布时间:2025-09-11 作者:浏阳小河乡社区学校
收藏近日,在浏阳市小河乡潭湾村,悠扬的客家山歌回荡于传统民居之间,木活字印刷非遗馆中墨香四溢——一场由小河乡社区学校与高校暑期实践团队共同推动的非遗传承活动正热烈开展。近年来,该乡通过社区教育打通非遗传承“最后一公里”,让古老技艺走出深闺、走进生活,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崭新活力。
一、客家山歌:社区课堂再现百年乡音
“山歌不假谱,见景即生情。”在潭湾村社区文化活动室,72岁的山歌传承人李大爷正在教孩子们即兴编唱山歌。作为客家聚落,潭湾村九成以上为客家人,山歌曾是人们劳作的陪伴、情感的载体。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山歌传承面临断层危机。
客家山歌队与蔡国庆同台演出
为此,小河乡社区学校将客家山歌纳入社区教育课程体系,邀请老艺人开设山歌培训班,分层次面向老、中、少三代开展教学,并积极推动山歌进校园、进社区、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今年暑期,高校团队助力山歌数字化传承,通过短视频拍摄、音频制作与新媒体推广,让传统艺术焕发青春魅力。“没想到山歌这么有趣!”12岁的小学员在课后兴奋地说。目前,全乡已有200余名村民参与培训,培育青少年“小小传承人”十余名。
二、木活字印刷:馆校联动延续千年文脉
在小河乡木活字印刷非遗馆内,第五代传承人吴汉涌正向学员演示反字直刻、拣字排版的古法工艺。该技艺自清道光年间传承至今,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打破“非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社区学校创新推出“馆校联动”模式,将非遗馆作为实践基地,构建“讲+做+悟”一体化教学体系。定期组织居民、学生体验刻字、刷印等流程,并面向手工艺爱好者开设进阶班,推动木活字文创产品开发。高校团队协助完成数字化建档、传承谱系梳理,为活字技艺留存当代记忆。截至目前,该馆已接待超5000人次,开展体验活动80余场,培养社区爱好者30余名。
三、社区教育:为非遗传承搭桥,为乡村振兴赋能
从小河乡的实践来看,社区教育正在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推动力。通过“传承人+社区课堂+实践基地+高校合作”多元模式,该乡实现了非遗保护与社区教育、乡村治理的深度融合。
乡社区教育中心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挖掘本土非遗资源,推出客家刺绣、传统糕点制作等新课程,打造“小河非遗文化节”,推动非遗与乡村旅游、文创产业结合,使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
如今行走在小河,山歌悠扬,墨香绵长。社区教育正在让非遗从小众走向大众,从历史走向未来,不仅留住了文化根脉,更点亮了乡村振兴之路。
上一篇:【浏阳市】湘赣协作护碧水 跨区联治绘新篇 ——白水乡与小河乡携手筑牢边界生态屏障 |
下一篇:【开福区】长沙市开福区新河街道幸福桥社区 社企联动送甜蜜 桃李芬芳颂恩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