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老年智慧学习 发布时间:2025-09-30 作者:老年智慧学习
收藏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银发群体”的学习需求正不断释放,老年教育这片曾经的“小众领域”,如今已成为炙手可热的“银发经济”新赛道。越来越多的企业嗅到商机,纷纷布局老年教育市场,从线下课程到线上平台,从传统兴趣班到智能设备教学,多元化的教育产品不断涌现。
其中,针对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的智能设备教学,凭借庞大的需求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成为老年教育领域的新蓝海。
老年教育升温:从“打发时间”到“主动学习”,需求全面升级
如今的老年群体,早已不再满足于“广场舞、下棋”等传统休闲方式,而是对学习有着更主动、更多元的需求。他们或是想学会使用智能手机、短视频软件,跟上时代节奏;或是想学习书法、绘画、摄影,丰富精神生活;或是想了解健康养生、投资理财知识,提升生活质量。
这种从“被动休闲”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为老年教育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某社区老年大学的报名现场,72岁的张阿姨正认真填写报名表,她报了“智能手机使用”和“手机摄影”两门课程。“以前出门买东西,看到别人都用手机支付,我只能用现金,特别不方便;看到老姐妹们发的旅游照片,我也想自己拍、自己发朋友圈。”张阿姨说,她之前因为不会用智能手机,错过很多便利,现在就想好好学,“不想被时代淘汰”。
65岁的李叔叔则报名了“健康管理”和“短视频剪辑”课程。“我平时喜欢看养生节目,想系统学些健康知识;学短视频剪辑,是想把家里的老照片做成视频,留给孩子们做纪念。”李叔叔笑着说,现在的老年教育内容越来越丰富,“比我们年轻时的选择多太多了”。
某老年教育机构的调研数据显示,目前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主要集中在三大类:一是“数字技能类”,如智能手机使用、微信操作、网上挂号、手机支付等,占比达45%;二是“兴趣爱好类”,如书法、绘画、声乐、舞蹈、摄影等,占比35%;三是“生活实用类”,如健康养生、烹饪、投资理财、法律常识等,占比20%。这种多元化的需求,正推动老年教育市场不断扩容。
企业纷纷布局:从线下到线上,产品形态多样化
面对旺盛的老年教育需求,各类企业纷纷入局,从传统教育机构到互联网公司,从硬件厂商到内容平台,都在老年教育领域寻找突破口,形成了“线下课堂+线上平台+智能硬件”的多元化产品矩阵。
传统教育机构率先发力线下老年教育。
不少教育机构在社区开设老年大学分校,提供面对面的课程教学,配备专门的教师,课程设置贴近老年人需求。某知名教育机构的老年教育板块负责人介绍,他们已在全国20多个城市开设了50余家社区老年学堂,课程涵盖智能手机使用、书法绘画、健康养生等,报名人数累计突破10万人次。
“线下课堂的优势是互动性强,老师能手把手指导,老年人学习起来更放心。比如教智能手机使用时,老师可以一对一帮老人设置手机、解决操作问题,这种体验是线上课程无法替代的。”
互联网公司则聚焦线上老年教育平台,开发专门的APP或小程序,提供视频课程、直播教学、在线答疑等服务。
某互联网企业推出的“银发学堂”APP,针对老年人的使用习惯,简化了界面设计,字体放大、操作步骤减少,课程内容以“短视频+图文”的形式呈现,深受老年人欢迎。
“我们的课程都是5-10分钟的小视频,比如‘如何用微信发红包’‘如何在网上买火车票’,老年人利用碎片化时间就能学习。”平台运营人员说,上线半年来,APP注册用户已突破50万,日均活跃用户达3万。
智能硬件厂商则将“硬件+教学”结合,推出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智能设备,并配套相应的教学课程。比如,某品牌推出的“老年智能平板”,预装了“老年教育课堂”软件,内置智能手机使用、健康监测、兴趣学习等课程,老人在使用平板的同时,就能跟着课程学习操作;还有厂商推出“智能手环+健康课程”套餐,手环可监测老人的心率、血压,配套课程则教老人如何根据监测数据调整作息、合理运动。
智能设备教学成新蓝海:破解“数字鸿沟”,需求缺口大
在老年教育的众多细分领域中,智能设备教学凭借庞大的需求基数和迫切的现实意义,成为最受关注的“新蓝海”。随着数字化生活的普及,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突出——不会用智能手机扫码支付、不会网上挂号、不会操作打车软件,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智能设备教学,正是针对这一痛点,帮助老年人掌握智能设备使用技能,融入数字化生活。某社区的“智能手机公益课堂”上,20多位老年人正跟着老师学习“网上挂号”。老师用投影仪一步步演示操作步骤:“打开微信,点击‘服务’,找到‘医疗健康’,选择我们附近的医院,然后点击‘挂号’,选择科室和医生……”老人们一边听,一边拿着手机跟着操作,遇到不懂的地方,老师和志愿者会立刻上前帮忙。“以前去医院挂号要排很长的队,现在学会网上挂号,在家就能约号,太方便了!”刚学会挂号的王阿姨高兴地说。企业看到了这一需求,纷纷推出针对性的智能设备教学产品。有的教育机构开设“智能设备实操班”,采用“理论讲解+实操练习+答疑解惑”的模式,帮助老年人系统学习智能手机、平板、智能电视等设备的使用;有的互联网平台推出“一对一在线指导”服务,老年人遇到操作问题,可随时预约老师进行视频指导,老师通过屏幕共享,远程帮老人解决问题;还有企业开发“智能设备教学手册”,用图文并茂、步骤清晰的方式,教老年人使用各类APP和功能,手册还配有语音讲解,方便视力不好的老人使用。某市场研究机构发布的《2024年老年智能设备教学市场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有超过2亿老年人存在智能设备使用需求,但接受过系统教学的不足30%,市场需求缺口巨大。预计未来3-5年,老年智能设备教学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成为老年教育领域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产品需“适老”,服务要“贴心”老年教育“银发经济”虽然前景广阔,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尤其是在智能设备教学领域,如何让产品和服务真正“适老”,成为企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首先是“产品适老化”不足。部分线上老年教育平台界面设计复杂,字体小、广告多,老年人操作起来很不方便;一些智能设备教学课程内容过于笼统,没有针对老年人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优化,比如课程中使用太多专业术语,老年人难以理解。“我下载过一个教智能手机的APP,里面的课程讲得太快,步骤也不详细,我看了好几遍还是不会。”一位老年人吐槽说。其次是“服务贴心度”不够。老年人学习智能设备,往往需要反复讲解和耐心指导,但部分教学机构的老师缺乏“适老教学”经验,讲解方式生硬,对老年人的疑问不耐烦;线上平台的客服响应不及时,老年人遇到问题无法得到快速解决。此外,“信任度”也是一大难题。部分老年人对线上教育平台、智能设备存在顾虑,担心泄露个人信息、遭遇网络诈骗,不敢轻易尝试。“我之前听说有人因为在网上填了个人信息,被骗了钱,所以对这些线上课程不太敢信。”一位老年人说。针对这些问题,企业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比如,简化线上平台界面,去掉冗余功能和广告,放大字体和图标;优化课程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案例进行讲解,增加课程的反复播放功能;加强师资培训,培养具备“适老教学”能力的教师,要求教师有耐心、有爱心,能根据老年人的学习节奏调整教学进度;完善安全保障措施,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与正规机构合作,消除老年人的信任顾虑。
未来展望:老年教育将更“精准”“多元”
随着“银发经济”的持续升温,老年教育市场未来将朝着更“精准”“多元”的方向发展。在智能设备教学领域,企业将进一步细分需求,推出更具针对性的产品,比如针对“不会用打车软件的老人”推出专项课程,针对“想学习短视频制作的老人”开发特色教程;同时,将智能设备教学与健康管理、社交娱乐等需求结合,打造“一站式”老年服务平台,比如“智能设备教学+在线问诊+老年社交”的综合服务模式。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AI、虚拟现实等技术也将逐渐应用到老年教育中。比如,利用AI技术为老年人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根据老年人的学习进度和薄弱环节推送课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老年人在模拟场景中学习智能设备使用,比如模拟“网上购物”“医院挂号”等场景,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老年教育“银发经济”的崛起,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更多可能。当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通过智能设备教学学会使用智能手机、融入数字化生活,当老年教育产品越来越贴合老年人的需求,相信“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愿景将逐步实现,老年群体也能在时代发展中收获更多幸福感。
上一篇:【抚州】江西抚州市老年大学:“三进”推动老年教育提质扩面 |
下一篇:“学习圈”与“时间银行”:代际学习模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实践与效能评估 |